从教师到志愿者
从教室到社区
改变的是工作与场地
不变的是责任与担当
防疫战场上
教师们在尽自己最大的卖力,用心付出
在家做“大白”
因为疫情,晶华坊幼儿园教师夏璟婧封控在家,4月4日,她看到教师群里发布了招募流调志愿者的信息后就立马报名。差点一会,100多位居家教师组成了一支临时流调队伍。“我所在的楼栋封控,我不能离家做‘大白’,只能在家参加防疫,我就毫不犹豫报名了。”夏老师说道。
每日平均拨打50-60个电话,花费2-3个小时,最多的一次,拨打了近百个电话,饭都顾不上吃。刚最初的时候,流调信息前一天晚上11时出来,夏老师流调到了第二天凌晨一点半。后来,时而清晨5时30分、时而晚上11时,不定时发布当天的流调信息,志愿者们就会立马到位研究流调任务,梳理流调名单,精神满满地开启新一轮流调。流调时,不仅要核对相关信息,还要对居民的情绪进行适当的安抚,遇到无法解答的问题时,志愿者们都会做好备注,提交向相关部门协助处置。
忙碌的时候,夏老师电话不停,上网课的儿子偶尔会提醒母亲声音轻一点,嘴上虽然这么说,但在儿子的眼里,他的母亲是一位幕后英雄,他为母亲感到自豪。
新人母亲上线
和夏老师一样,主动参加流调工作的,还有梅陇金都路幼儿园的方诗韵老师。两年前,方老师曾参加社区防疫工作,如今,方老师再次挺身而出,成了一名流调志愿者。
作为一位新人母亲,在参加流调的过程中,她带着同理心与流调对象沟通,在安抚他们的同时,也在助人自助。有一次,她流调到一位出生几个月的宝妈,由于宝宝检测异常,宝妈情绪十分激动,方老师认真听完宝妈的倾诉后,设身处地和宝妈耐心沟通,最终安抚了宝妈。
方老师的丈夫是一名人民警察,3月初最初就坚守抗疫一线,没有回过家,家中两位老人还积极加入小区志愿者队伍。家人都在一线抗疫,方老师也不甘落后,照顾宝宝人手紧张,就自己克服。“疫情当前,我们都很难,能帮多少是多少。”
“大白”“教师” 自由切换
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闵行蔷薇小学的黄海蓉老师,在家网课期间,也抽出时间做“大白”。不仅是防控主力军,还兼职成了小区居委会的热线员,她细心记录好每日来电,根据居委条线分门别类做好标注,让居委干部能一目了然,开展针对性协调。很多时候,她还在电话中充当起了安抚的人物,为居民们疏导情绪。
黄老师除了这样的脑力劳动,还有很多体力劳动,比如穿着“大白”服向老人送爱心餐,几个楼道下来,往往要壹个多小时。
一天,在送好老年爱心餐后,突然接到有楼栋混管异常需复核的任务,思考到自己还穿着防护服,又是安卓系统可以扫码,尽管还未吃饭,黄老师还是主动提出要带领医护上门。当最后一户居民打开门,告诉黄老师自己发烧时,虽然心里有点担心,但黄老师仍协助医护做好了核酸复核工作,并安抚居民做好自我健康监测,安心等待核酸报告。“即便有危险,我还是会坚持去做,因为我是一名共产党员。”黄老师坚定地说道。
青年就要冲在前
“我们排好队伍,保持两米间距,采样后立即返回家中,自觉做到足不出户。”罗阳中学的教师张琪拿着小喇叭,正忙碌地维护着社区核酸检测点位的秩序。
自学校线上教育最初,他闻令而动, 3月12日便主动到社区报到,加入到志愿者行列中。“到了社区之后,消杀、穿防护服、戴口罩,ACT熟练了很多。”张老师说明道,他与其他志愿者们穿着密不透气的防护服,维持现场秩序,提醒居民们有序排队保持二米间隔,始终把居民们的安全放在第一位。
虽然每日的工作很辛苦,但志愿者们都明白,越是困难时期,就越要发挥先锋模范作用。他们挨家挨户“喊楼”通知,引导着群众扫码注册登记,耐心解答群众问题,帮助搬运防疫物资,防护服里衣服湿了又干、干了又湿,但我们全然不顾,依然以高昂的斗志坚守岗位。“当前社区疫情防控压力大,大家作为青年人更要冲锋在前,用实际行动守护家园。”张老师说道。
走上三尺讲台,
他们是可亲可敬的教师;
走给抗疫社区,
他们是义无反顾的“战士”。
为全部园丁点赞。
作者:梅陇融媒体分中心
编辑:顾雯静